阿兰·德波顿经典语录

2020-06-26 15:43:27  阅读 7 次 评论 0 条

阿兰·德波顿经典语录这篇经典语录是爱情句子网站从非常经典的电影、名人语录中摘录并整理的有关阿兰·德波顿经典语录的相关语录,详细的与阿兰·德波顿经典语录相关的经典语录如下。

马塞尔·普鲁斯特曾表达过类似的意思,他说,“事实上,每个读者只能读到已然存在于他内心的东西。书籍只不过是一种光学仪器,读者将其提供给读者,以便于他发现如果没有这本书的帮助他就发现不了的东西。”不过,书的价值远不止于描绘我们在最的生活中习见的那些情感和人物,好书对我们各种情感的描绘远胜于自己的体会,它处理的感知和认识虽确属我们所有,却又是我们根本无力予以明确表达的:她总比我们更了解我们自己。

话说回来,我们在毫不留情的荧光灯底下努力维持文明有礼的表现,也许也因此想起我们当初踏上旅途的原因:借此让自己能够抵御世俗生活经常造成的庸俗而愤怒的情绪。

我们致力于推动各种规模庞大的客观计划,为了兴建航空站与跑道,以及生产广体客机,不惜付出无可计划的财务与环境成本;却有摆脱不了主观的心理纠结,以致种种物品的使用效果都免不了打了折扣。只要家人之间发生了口角,科技文明所赋予我们的一切优势就随即消失无踪。在人类历史的初期,我们努力生火,把倾倒的树木凿成原始的独木舟,当时谁想得到我们即便在能够把人送上月球,驾飞机飞往澳洲之后,还是不懂得怎么容忍自己,原谅自己心爱的人,并且为自己的脾气道歉?

争吵的原因绝不是表面上所看到的那样。指责对方时的声嘶力竭,以及这些指责的不合情理表明不是因为彼此怨恨而是彼此相爱。我们恨自己爱对方爱到现在这个程度。我们的指责实际上承载着一个复杂的下文:我恨你,因为我爱你。我恨自己别无选择,只能冒险爱你。

与一个缺乏吸引力的人在一起时保持沉默,意味着对方是无聊之人。而与一个充满魅力的人在一起时保持沉默,你肯定会认为自己才是那个无聊透顶的人。

一个离群索居的人可以得到一切,但独独没有个性,也就是说个性诞生在他人对自己的反应之中。我们会因为别人的看法而给自己定格,所以不同人会使我们获得不同的自我感觉。这种自我可以比作是一只变形虫,它的外壳可以灵活伸缩,从而适应环境。

我们忘了罗默的电影既可以好,又可以不好,这完全取决于各人的看法。争论逐渐演变为逼迫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而没有意识到异见存在的合理性。

沉默是致命的指责。沉默和笨拙也许可以得到谅解,正可以作为心怀仰慕的证据。一个人完全可以收放自如地吸引自己毫不在意的人,而最笨拙的人则可被认为是最真诚的,拙于言辞反而可以证明其真情实意。语言在爱情面前无法自制,错误百出。

我们先有爱的需要,然后在爱一个特定的人。

机场最富有魅力的地方,无疑是航站楼里到处可见的屏幕,以明晰的字体呈现着即将起飞的飞机班次。这些屏幕隐含了一种无穷无尽而且能够立即实现的可能性:望着这些屏幕,我们可以想象自己在一时的冲动下走到售票柜台前,然后不到几个小时,即可出发前往某个遥远的国家。在那里祈祷仪式的呼唤声回荡在白色石灰墙的屋宇上空,我们不懂当地的语言,也没有人知道我们的身份。屏幕上现实的各个目的地没有任何说明描述,却因此更在我们内心激起怀旧与渴望的情绪:特拉维夫、的黎波里、圣彼得堡、迈阿密、经由阿布扎比转机至马斯喀特、阿尔及尔、由拿骚转机制大开曼岛。。。。。。每个地点都承诺着不同于我们既有人生的生活形态。我们一旦对自己的生活感到羁束窒闷,就不免向往这些遥远的地点。

诱惑意中人是一种表演行为,是从自主行为到采取符合观众要求的行为的一种转变。但是,如同一个演员必须了解观众的期待一样,求爱者也必须知道意中人想听什么--因此,如果有确凿的理由反对为被爱而撒谎,那么演员将不知道什么才能打动观众。与自主行为相较,表演行为唯一正当理由就在于它的有效性。

只要我们认为有一道生铁铸就的墙壁把我们的本性和境况同他人的本性和境况截然分开,只要我们认为我们可以很安全地一直保持一种傲慢自得的态度,我们的大度和容忍就会被冷酷和讥讽取而代之。

“一般人通常会在什么情况下来找你?”我向斯特迪牧师问道,我的问题带来了一段漫长的沉默。“他们来找我,通常是因为找不到路,”斯特迪牧师终于开口答道,而且特别加重了最后几个字的语气,似乎以此概括描述了人类心灵失落的状态。“原来如此,他们通常是在哪方面找不到路?”“噢,“斯特迪牧师叹了一口气说,“都是因为找不到厕所。”

情人除了徘徊于渴望和烦恼两极之间,别无他途。爱情没有中间地带,只是一种方向,它所渴望的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事物。一方的爱意加浓使另一方的爱意消减,直到消亡。

Perhaps unhappiness can stem from having only one perspective to play with.也许不快乐的源泉正来自我们用单一的视角看世界。

艺术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其中一项理论认为艺术是一种治疗性媒介,帮助指导、规劝和安慰其受众,协助他们进化成更好的自己。艺术是一种工具,帮助我们应对众多难以应对的心理弱点,如缺乏自我理解、无法自我解嘲、难以同情和原谅他人、无力接受不可避免的苦难、难以保持乐观、无法欣赏平凡的美好、无法从容面对死亡。

我们通常并不会因为做事失败而深感耻辱,只有当我们把自豪和价值感寄托在特定的成就上,却没有实现目标的时候才感到耻辱。我们的目标决定我们定义何者为成功、何者为失败。

恋人分手之际,还能把话说得平和得体的,肯定是已然变心的那一个。

如果爱情发生得过于迅速,也许是盼望去爱先于盼望爱人的缘故,需要促成了结果。

用言辞表达爱就如用一台有故障的发报机发送密码情报,总是不能确定怎样才能被收到。

安检人员像惊悚小说家一样,职责就是把人生想象得比实际上刺激一点。

如果有了知识,我们失去了没有它反倒能够享受的宁静,有了知识,我们的生活状态还不如皮朗故事里的猪,那要知识作何用。

我们大多数人可能都只有在生命遭到威胁的时候,才能认知到自己人生中重要的事物。否则,我们的视野就不免遭到日常生活中挫折与怨忿的蒙蔽。

坚定地相信人生皆苦,是人类几百年来得宝贵财富,是对抗痛苦的壁垒,是梦想破碎的防线——然而人生皆苦的思想却被现代观念培育出的期望值无情地摧毁。

我们的个性并非如我们乐于想象的那般密不透风,我们自以为只归我们独有的很多东西其实根本没那么私密。。。 而是说它们其实都是人类所共有的东西。我们在发现自己并非如此孤立的同时也要付点代价:我们也并非如我们想象的那般与众不同。

我在乎你,所以我将使你心烦意乱;我敬重心中那个完美的你,因此我将伤害凡尘中的真实的你。

我告诫自己:我绝对不能以我可笑的不安来麻烦你。结果呢,尽管我尽力使自己保持理性,显得成熟,但这一切还是迫使我默默地发了疯。

当爱不再得到回应时,要求被爱的蛮横出现了—我孤独地与欲望相伴,毫无防卫,缺少权利,远离法规,我的要求直露得令人吃惊:爱我吧!为什么?我只有一个微不足道的理由:因为我爱你……

查阅新闻就像把一枚海贝贴在耳边,任由全人类的咆哮将自己淹没。借由那些更为沈重和骇人的事件,我们得以将自己从琐事中抽离,让更大的命题盖过我们只是聚焦于自身的忧虑和疑惑。一场饥荒,一座洪水淹没的小镇,一个在逃的连环杀手,一届下台的政府,某经济学家对明年救济人口的预测——这样的外界骚动也许正是我们所需要的,好以此换取内心的平静。

人类对自身价值的判断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不确定性——我们对自己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人对我们的看法。我们的自我感觉和自我认同完全受制于周围的人对我们的评价。

没有咖啡带来的振奋、酒精带来的松弛,办公室文化便不够合理。

不询问他人的爱情标准是一种良好的风度。理想的爱情是,不因一个人符合标准而产生爱恋,而只是爱上这样一个人,无关财产和身份地地位的本体的人。爱情如同财富一样,忌讳人们探询是如何获得并保持感情\/财产的。

何必为部分的人生而哭泣,君不见整个人生都催人泪下。

伟大书籍的价值,在于能够以比我们更加完美的方式描述这些感情和人物,它能够提供一些感受,我们虽然能明确认识到这些都是我们自己的感知,但却无法自己将其表达出来。

我们往往把一个特立独行的人看作是不喜欢人际交往的人。这样的说法就像把一个不愿再深更半夜去邦迪森林散步的人看作是不喜欢散步的人一样。

爱情的悲剧在于它无法逃脱时间的维度。如果说我此刻对克洛艾的爱是我自身的意义所在,那么有一天我对她的爱的终结就意味着我自身部分的消亡。

我想起罗马哲学家塞内加为了皇帝尼禄而写的《论愤怒》一书,尤其是书中指称愤怒根源于希望的论点。人类之所以愤怒,原因是我们过于乐观,所以才会无法接受人生中必然的各种挫折。一个人若是因为找不到钥匙或是在机场遭到拦阻登机而放声怒吼,其实就是表达着一项动人但过于天真的信念,认为这个世界应该不会出现钥匙遗失的现象,而且我们的旅行计划也应该都一定能够实现。

我恨自己别无选择,只能冒险爱你。

普鲁斯特说:“事实上,每个读者只能读到已然存在于他内心的东西。书籍只不过是一种光学仪器,作者将其提供给读者,以便于他发现如果没有这本书的帮助他就发现不了的东西。“

理想的爱情是,不因一个人符合标准而产生爱恋,而只是爱上这样一个人,无关财产和身份地地位的本体的人。

也许在内心某个地方,人人都怀有悲伤和失望。我们悄无声息地隐藏了阴郁,而与此同时,周围的社会又在一刻不停地宣扬雄心和幸福、甜蜜的感情、蓬勃的事业、漂亮的胜仗,其中的大多数却与自己无缘。

编辑和我们一样带有偏见、错误和软肋,而拣选对象则是每天发生在人类身上、数以万计的事件。可惜的是,许多新闻机构都存在着一种打消受众的偏见,认为最能成就新闻声望的,乃是以冷静中立的方式陈述“事实“。问题是,当今时代已经不缺少可靠的事实。重点不在于提供更多事实,而是如何处置手头的事实。事实的对立面是偏见。在严肃新闻单元,偏见的名声极恶,与恶意构陷、谎言欺骗、剥夺手中独立思考自由的集权行为相当。

我们生活在动荡的环境当中,我们必须接受这一现实作为最基本的出发点。我们决不能以受伤的意外态度来应对不幸,因为不幸原本是生活契约的基本组成部分。

工作能力虽然能够通过训练与教导而灌输给员工,人性的态度却无法借由硬性要求而产生。这些特质的真正来源不是训练课程,也不是员工福利,而可能是25年前在柴郡一幢住宅里的慈爱气氛,当时两名父母以宽容而愉 悦的心情把一名未来的航空公司员工拉扯长大,所以今天这名员工才会具备坚定的意志与和善的态度,而能够引导一名焦急的学生前往登机口搭乘飞往费城的BA048号班机。认真说来,父母其实是全球资本主义真正的人力资源部门,却从来没有人肯定父母在这方面的功劳。

沉默或笨嘴拙舌或许恰恰证明了愿望的强烈,从而被人同情和原谅。诱惑一个你无所谓的人要容易得多,一个心胸宽阔的人会发现一个最笨嘴拙舌的求爱者往往是最真诚的求爱者。拙于言辞反而可以证明其真情实意如果能用语言表达出来的话。

公共舆论的缺陷,究其原因,在于公众不愿意将自己的观点交由理性分析进行推敲,而是将自己的观点建立在直觉、感情和习俗之上。

众所周知,人类因没有发泄感情的能力而使他们成为惟一能够自杀的动物。人类是一种使用象征和暗喻的生物:我无法表达自己的愤怒,所以我用死亡来予以象征。

当我们从单恋者的角度审视自己爱恋的人一个天使,想象和他们厮守在人间天堂的无限幸福时,我们忽略了一个重大的危险:如果他们开始回应我们的爱,那么他们的吸引力也许很快就褪色消逝。我们之所以去爱,是因为希望藉心上人的完美来逃避自身的弱点。但是如果这样一个人有一天决定来爱我们,那么又将是怎样的情形?我们只能有些震惊,品味如此之低,竟然看上我们这类人。

令人吃惊的是,爱情的拒绝通常是形成在道德的语言中,对与错的语言中,善与恶的语言中。似乎拒绝或不拒绝,爱或不爱,是自然而然地属于伦理学的分支。爱的结束是两种从根本上说都是自私的力量的冲突。康德理论的实质在于,道德只存在于行为实施的动机中。

“新闻机构羞于向我们承认,其每天交付给大家的不过是故事的只鳞片爪,要想看清庐山真面目,往往只能等待数月,甚至数年。所以明智的做法是等待连缀成篇后,以整体事件为单元来了解,而不是听取零碎片段。我们需要新闻机构给出提示,告诉我们如何将割裂的报道纳入更宏大的主题,从而发生真诚的兴趣。无论是什么信息,要对之产生兴趣,就必须予以定位,也及时将该信息与我们之前业已知晓的事务相关联。不妨将人脑中的某一部分看作一座图书馆,器重分门别类地存放着各类信息。我们日常听到的大多数事务都明确标示了其应归属的门类,于是即刻被大脑下意识的归档:绯闻故事进入早已满荷的《男女关系大全》,某位首席执行官的突然下岗插入《工作和地位》,以积累对于该主题的理解。”

你越不喜欢一个人,你越能够信心百倍,轻而易举的吸引他。强烈的欲望使人丧失了爱情游戏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漫不经心,你如被人吸引,就会产生自卑情结,因为我们总是想把最完美的品质赋予我们深爱的人。

新闻业向来对访问着迷,因为这概念蕴含了一种挖掘内幕的幻想:一个对一般人接触不到的任务,握有管理世界的权力,却对一个记者坦露心扉,揭露自己的内心世界。读者只需付出一份报纸的价钱,即可暂时忘却自己在人生中的地位,随着访问者踏入皇宫或是行政主管套房。

生气的人是一个复杂的动物,发出极度矛盾的信息,哀求着救助与关注,然而当这一切到来时,却又拒绝,希望无须语言就可以得到理解。

无论是什么,我们都不免忘记:读过的书、日本的庙宇、卢克索的陵墓、航空公司柜台前排队的队伍、我们自己的愚蠢。于是,我们又会逐渐把快乐寄托于家乡以外的异地:一间窗外能够眺望港口景观的旅馆房间,一座号称埋有西西里殉道者阿加塔遗骸的山顶教堂,一栋四周围绕着棕榈树的小屋,附有免费招待的自助晚餐。不久之后,我们又会再次想要收拾行李,想要盼望,想要尖叫。再过不久,我们就又必须重新学习机场带给我们的重要教训。

不成熟的爱是一个在理想化和失望之间摇摆不定的故事,一个狂喜、幸福与溺毙般感受和无比憎恶夹杂的不稳定状态。

观察一个人对何事最为恼怒,往往可知其人,学会这样去观察,也许不失为有意义的事。

淡定与否终究取决于我们的期望高低:如果我们接受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但这也没什么大不了,改变不会一蹴而就幸好人生路漫漫,多数人既非大善也非大恶我们自己也在其中,人类社会总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却还是挺了过来,如果我们能让这些昭然若揭但却闪烁不定的想法在内心生根,则恐慌就没那么容易将我们降服。

与新闻所暗示的恰恰相反,大多数企业实际上都是以失败告终,大多数剧本最后也没有被拍成电影,大多数职业都平淡无奇,大多数人的脸蛋和身材也谈不上完美,而几乎所有人都是在悲伤担忧中度过大量时光。不应该因为自己的生活够不着某个毫无真实性的标杆,就开始顾影自怜;或只是因为无力挑战某些心惊肉跳的障碍,就开始自我埋怨。一旦彻底剖析了嫉妒情绪,对于自己微不足道的人生,我们感到的是群体的焦虑,而非独自承受的困扰。

In the end, I've found that it doesn't really matter who you marry. If you like them at the beginning, you probably won't like them at the end. And if you start off hating them, there's always the chance you'll end up thinking they're all right.最终,我发现和谁结婚真的无所谓。如果你一开始喜欢一个人,最后你可能会讨厌这个人,而如果你一开始讨厌一个人,最后你很可能会觉得这个人还行。

成熟的爱是一种有性关系的友谊,相处和睦,令人愉悦,彼此回应。

千百年来,你的真正生活都发生在晚间与周末,你真正的恋爱对象也都是配偶以外的第三者。

我们的“自我”就像一只漏气的气球,需要不断充入他人的爱戴才能保持形状,而经不起哪怕是针尖麦芒大的刺伤。

幽默不仅是攻击地位显赫之人的有效工具,而且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并缓解我们自己的身份焦虑。

悲剧力图在罪有应得和全然无辜之间架起一道桥梁,使我们对责任的惯常理解提出质疑,它是一种最为复杂的心理呈现模式,一种对他人最为尊重的表达方式,它认为人们在丧失尊严的同事,不应该被剥夺让别人听到他们心声的权利。

但是,对永远不会到来的未来的渴望就是对已经成为过去的时光的向往。

只有当人们知道自己是另一个人的所爱时才会既欣喜若狂又惊恐不安。

苏黎世对世人具有鲜明的教育意义,它让我们明白,在一个无聊的资产阶级城市里,我们可以获得真正富有想象力和人性的生活。

从某种角度而言,生活就是由突发事件组成,但是表面上我们还必须努力维持风平浪静。任内心焦虑如何扰动,我们必须以微笑示人。

我们所期待的远超出我们祖先们的想象,但我们付出的代价则是永远都挥之不去的焦虑——我们永远都不能安于现状,永远都有尚未企及的梦想。

爱只是一个方向,不是一个地点。

然而,对于偏见或许我们应该大度一些。就其纯粹状态而言,偏见不过是人类社会的运作与繁荣的一种观点,并由此为出发点对各个事件予以逻辑一致的评估。偏见就像掠过事实的一枚镜片,旨在将眼前的事物看得更清楚。偏见致力于解释事实的真相,并引入一套用来评判想法和事件的价值观,因此,对偏见采取避之不及的方法似乎有点小题大做。我们的任务应该是去寻得方法,以便采用其中较为可靠和有益的部分。

这些访客从天上飞来,身上的引擎轰隆作响,仿佛责备着这个恬静的英国早晨竟然到了这个时刻还困倦未醒,就像送货员来到一户尚未起床的人家面前,忍不住忿恨地用力按着门铃不放。在这些飞机周围,M4公路正不清不愿地缓缓苏醒。在雷丁市,一只只热水壶正煮着开水;在斯劳市,一具具熨斗正烫着主人当天要穿的衬衫;在斯泰恩斯,孩子在印着托马斯机车的卡通被底下伸着懒腰。

一旦开始寻找相互吸引的种种迹象,心上人的每句话、每一个行动都会被视为饱含深意。

人类有一种独一无二的本领:自身能够离析为二,能够一边行动,一边站在那里观看自己的行动。

有句阿拉伯谚语说,灵魂以骆驼的缓慢步伐行进。当既定了的时间表的现实以无情的动力迫使我们前行时,我们心之所在的灵魂却饱含怀旧,担负着沉重的记忆跟在后面。

不成熟的爱是一个在理想化和失望之间摇摆不定的故事,一个狂喜、幸福与溺毙般感受和无比憎恶夹杂的不稳定状态,在这状态中,最终找到心上人的感觉伴随着从来没有过的迷失感。不成熟的爱,其逻辑终点就是死亡,或是象征性的死亡,或是真正意义上的死亡。

没有回应的爱情也许痛苦难耐,但却是一种安全的痛苦,因为它只会伤及本人而无害与他人,是自我导致的个人痛苦,甘苦交织。但是爱情一旦得到回应,那么人们就必须准备放弃仅仅是被动地受到伤害,而承担起去伤害自己的责任。

爱情灭亡的受害者无法再用原来的办法复活爱情。

自尊取决于我们的现状与我们所认为的潜力的比例。

多萝西娅可能会拥有同圣德雷莎一样的美德,但这个只关注身份符号的世界对她的美德视而不见。

情书是爱的刺青,刺在回忆深处的心动瞬间。

“这个世界所有的辛苦和劳碌是为了什么呢?追求财富、权力与优越地位的目的又是什么呢?”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里问道。接着,他又提出这个回答“引人注目、被人关心、得到同情、自满自得和博得赞许”。

我们在黑暗中掘地洞之余,一定要努力化眼泪为知识。

我们总是在阅读结果,而不是整个过程。

学着读书——写作又何尝不是——也就等于接受这样一个现实:我们的个性并非如我们乐于想象的那般密不透风,我们自以为只归我们独有的很多东西其实根本没有那么私密——当然并不是说它们就是客观超然的,像你在快餐店里招待侍应生那么不带感情色彩,而是说它们其实都是人类所共有的东西。我们在发现自己并非如此孤立的同时也要付点代价:我们并非如我们想象的那般与众不同。

我对现实的所有欲望随她的离去而消逝。我生活在怀旧之中,不停地回顾与她共度的时光。我的眼睛从未真正睁开过,只是向后,向记忆深处回眸。

在大部分的情况下都非常宽容,但即便只是一个小小的阀门故障,也可能引起一连串的连锁反应,导致坠毁的后果。就像一个人也可能因为一句无心之言而毁掉自己的事业,或是因为只有一毫米的血块塞而丧失性命。

新闻机构值得称道的殊荣,不应该是简单收集事实的能力,而是明智地运用偏见,从事实中梳理相关性的技能。

自我满足感并非要求我们在任何一个努力的领域都很成功。我们通常并不会因为做事失败而深感耻辱,只有当我们把自豪感和价值感寄托在特定的成就上,却没有实现目标的时候才感到耻辱。我们的目标决定我们定义何者为成功、何者为失败。

让理智良心来决定我们的价值,并不是无条件地期待他人的爱。

爱的需要总是先于爱一个特定的人。我们选择的伴侣必定在相遇的人当中,如果给予不同的范围,不同的航班,不同的时间或事件,那么我爱上的人可能不是她。

以上是爱情名言为您摘录的与阿兰·德波顿经典语录相关的全部经典语录,希望这些描写阿兰·德波顿经典语录的语录能够给您带来正能量,同时能够给您鼓励,让您充满力量,激发你的斗志。

本文地址:https://www.melizhi.com/jdyulu/148461.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www.melizhi.com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取消回复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